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四、 父亲提出“万里长征”的政治术语

1935年5月,红军到达安顺场,蒋介石前堵后追,妄想要使“朱德、毛泽东成为第二个石达开”,但红军十七勇士抢渡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的梦想。

在199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当地人民在安顺场修建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邓小平同志题了碑名,父亲亦在纪念碑上题“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

当时红军一师一团虽抢占了大渡河安顺场,但仅有江上几条小船,几万人马大军仍过不去。为了争取时间,必须翻过大凉山,借道彝族区,另辟新径,让大军从泸定桥上通过。

为了向彝族(当时称为“夷族”)少数民族区宣传我党和我军政策,朱总司令指令陆定一撰写一个《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并以朱总司令的名义发布张贴出去。

父亲撰写的这一布告,是六字一句,共26句,并一韵到底。《布告》中揭露了四川军阀的罪行,准确扼要地表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宗旨、任务、政策、纪律。这是红军在长征中发布的唯一一份《布告》。全文如下:

中国工农红军布告

中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

一切夷汉贫民,都是兄弟骨肉。

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夷人太毒;

苛捐杂税重重,又复妄加杀戳。

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

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夷民风俗。

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

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

凡我夷人群众,切莫怀疑畏缩;

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

设立夷人政府,夷族管理夷族;

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

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

红军总司令 朱德

此布告的刻版、油印者,是当时总政治部的文书科长赵发生同志。他在悼念陆定一的文章中,记述了父亲的这一功绩,并说:“可贵的是,这一布告不仅是整个红军长征中唯一的布告,而且第一次使用了‘红军万里长征’这一具有光辉历史意义的特定用语”。在赵发生同志手中,至今还保存着当年这一《布告》的原件。

“万里长征”这一政治术语,是由陆定一首创,并经朱总司令首肯而被广泛传播开来,载入了历史的史册,一直延用至今。

五、“在长征的研究中,缺少不了定一同志留下的遗产”

父亲在长征中,从一个“宣传员”,到遵义会议后的“宣传部长”及《红星报》的主编,不管他是在顺利的时候还是在被打击的时候,都是以笔为矛,无怨无悔,呕心沥血地为党做了大量工作。

据现在能保留下来的部分党史资料显示:

(一)父亲在长征中所写的文章有:

《老山界》;

《榜罗镇》。

其中《榜罗镇》,是记载中央红军1935年10月初到达榜罗镇,中央政治局提出要“把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并召开了全部队连级以上干部大会的一篇记述文章。

《老山界》则是做为革命的传统教育题材,在“文革”前和“文革”后,一直都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教育了几代青少年。

(二)父亲在长征中所写的革命歌曲

据现可回忆、查找的有:

《红军入川歌》;       陆定一、戈丽合编

《打骑兵歌》;         陆定一、黄镇合编

《两大主力会合歌》;   陆定一词、曲

《渡金沙江》          陆定一、萧向荣等填词

《长征歌》;         陆定一、拓夫合编

《东征歌》。           陆定一,(词)

其中:

红军入川歌(1935年5月)

天险的金沙江、大渡河,

蛮荒的大凉山、“倮倮”区,

我英勇红军真正是无坚不摧,

占领了泸定桥建大功。

我们创造了中国历史新纪录,

我们取得了两大主力的配合。

勇敢前进,勇敢前进,

消灭敌人,革命万岁!

定一、戈丽合编于泸定桥

两大主力会合歌(1935年6月)

两大主力军邛崃山脉胜利会合了,

欢迎红四方面军百战百胜英勇弟兄。

团结中国革命运动中心的力量,

唉!

团结中国革命运动中心的力量,

坚决争取大胜利。

万余里长征经历八省险阻与山河,

铁的意志血的牺牲换得伟大的会合。

为了实现抗日救国解放民族的事业,

唉!

为了实现抗日救国解放民族的事业,

高举红旗向前进。

定一词、曲。编于宝兴

打骑兵歌(1935年7月)

敌人的骑兵不须怕,

沉着敏捷来打它。

目标又大又好打,

排子枪快放而射杀。

我们瞄准它,

我们打坍它,

我们消灭它。

我们是无敌的红军,

打坍了蒋贼百万兵。

努力再学打骑兵,

我们百战要百胜!

定一、黄镇合编于毛儿盖

(注:有的革命回忆录写,此歌是由陆定一和李伯钊同志所写。待考。)

渡金沙江

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六年(注)

(一)

金沙江流水响叮当,

常胜红军来渡江。

不怕水深河流急,

更不怕山高路又长。

我们要渡江!

我们要渡江!

我们要渡江!

(陆定一)

(二)

浪打风吹不停渡,

不怕难来不怕苦。

九天九夜从容过,

打开北上抗日路。

人人都拥护!

人人都拥护!

人人都拥护!

(一军团萧向荣)

(三)

云南西康四川省,

到处工农来欢迎。

金沙江渡送米粮,

男女老少父母心。

革命大家庭!

革命大家庭!

革命大家庭!

(九军团徐文烈)

(四)

哈巴雪山正腾龙,

丽江高峡跌玉虎。

妖魔鬼怪都来堵,

红军偏要在此渡。

胜利鸣石鼓!

胜利鸣石鼓!

胜利鸣石鼓!

(二军团黄大龙)

(注:由于二、六军团是在中央红军长征一年后才渡金沙江,故填词时间有先有后)

[subtitle=]
    

长征歌(1935年10月)

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雩都河,古陂新田打胜仗。

十一月来走湖南,宜(章)临(武)蓝(山)道(州)一齐占,冲破两道封锁线,吓得何键狗胆寒!

十二月里过湘江,广西军阀大恐慌,四道封锁都突破,势如破竹谁敢挡!

一月里来梅花香,打进贵州过乌江,连占黔北十数县,红军成名天下扬。

二月里来到扎西,部队改编好整齐,发展川南游击队,扩大红军三千几。

三月打回贵州小,二次占领遵义城,打坍(王)家烈八个团,消灭薛吴两师兵。

四月里来向南进,打了贵阳打昆明,巧妙渡过金沙江,浩浩荡荡蜀中行。

五月里来泸定桥,(刘)文辉打得如飞跑,大渡河天险从容过,十七英雄姓名标。

六月里来天气热,夹金山上还积雪,一四两个方面军,懋功取得大会合。

七月进入川西北,黑水芦花青棵麦,艰苦奋斗为哪个,为了抗日救中国。

八月积极向前进,草地行军不怕冷,草地从来少人过,无坚不催是红军。

九月出发潘州城,陕甘支队东北行,腊子口渭河安然过,打了步兵打骑兵。

二万里长征到陕北,南北红军大会合,粉碎敌人新“围剿”,统一人民救中国!

定一、拓夫合编于吴起镇

中央苏区红军的长征,历时13个月,故《长征歌》作十三段,逐月唱出了万里长征的全过程和各大事件,用歌曲的方式,总结了长征。

迄今为止,用歌曲描写长征全过程的,只有肖华同志创作的《长征组歌》和这首在长征中实地唱过的《长征歌》。

1983年,78岁的陆定一又对原《长征歌》中的部分歌词作了修改。此文不再列出。

1936年2月,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联合发表《东征宣言》,组成“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由彭德怀任司令,毛主席任总政委,陆定一任总政治部宣传部长。标志着我党由“长征”转向“抗日”新阶段。

陆定一在山西石楼城下写了《红军东征歌》:

红军东征歌

密云遮星光,

万山乱纵横,

黄河上渡过民族英雄们:

摩拳擦掌志气高,

我们的铁红军。

猛虎扑羊群,

冲锋向前进,

但见那阎军连跑又打滚:

猛打猛冲还猛追,

追到石楼城。

土皇帝阎锡山,

太原坐得稳?

传来了警报胆颤又心惊:

沿河堡垒一扫平,

骇掉汉奸魂。

红旗山西飘,

同胞齐欢迎。

“华北国”阴谋受到了当头棍;

抗日讨逆大家来,

工农商学兵。

以上的歌曲中,由陆定一自编词、曲的《两大主力会合歌》,是为一、四方面军的会师而作。两大主力红军会合,是长征中的一件大事。陆定一在宝兴县自编词、曲赶写了此歌。两天后,部队越过夹金山,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第四团和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第八十团在达维地区会合,6月16日,两大方面军的大部队在懋功会合。两军在懋功召开了会师的庆祝大会,两军高唱《两大主力会合歌》。据相关党史资料记载:“干部战士同声高歌由陆定一编写的《两大主力会合歌》,庆祝大会一直持续到深夜”。在建国十五周年大庆时,大型献礼节目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为纪念1936年四方面军也汇合到了延安,故又将陆定一的《两大主力会合歌》改编为《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歌》,向全国人民播放。其歌词,由原来的“两大主力”改为“三大主力”内容,而歌曲仍保持不变。

(三)父亲在长征中所组织编辑和亲自执笔撰写的史料有:

《红军长征记》;

《长征大事记》。

《红军长征记》,原名为《二万五千里》。是1936年8月5日,由毛主席和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杨尚昆同志,联名致函给参加过长征的同志,发起“集体创作”,出版一本《长征记》。大家纷纷响应号召,开始撰写回忆录。这个具体的编辑任务,就交给了时任总政治部的宣传部部长陆定一。短短2个月,总政治部就征集到200多篇作品,约50余万字。总政治部成立了编委会,由徐特立、成仿吾、丁玲、徐梦秋等同志具体选编。1937年2月,宣传部就编辑完成了此书,共选出110篇,30多万字,分上、下两册,并取名为《二万五千里》。由于条件所限,当时仅抄写了20本,并将其中一本存于总政宣传部,供“内部参考”。1942年11月,该书才有条件付之去印刷。总政治部宣传部将《二万五千里》改以《红军长征记》为书名,正式印刷。《红军长征记》32开,封面除书名,还印有“党内参考材料”和“总政治部宣传部印”及“1942年11月”字样。这套书,据说目前仅剩6套,其中朱老总送给《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的那一套,现存在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中。

常人一般以为,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即《西行漫记》)是最早介绍长征的著作,其实不对。最早介绍长征的,是1937年2月编写出来的《二万五千里》一书,亦即后来批量印刷的《红军长征记》,这是关于长征的最早最可靠的回忆录。陆定一在负责组织编辑此书中,花费了大量的心血。

《长征大事记》则是由陆定一执笔亲自撰写的。早在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由杨尚昆和各相关部门负责提供原始资料,由父亲陆定一亲自执笔整理和追记而写出的。《长征大事记》一直记录到遵义会议之前,后因红军1936年初要进行东征,故没有时间再写下去。

此本《大事记》,不同于在延安时由毛主席所发起而整理编辑的《红军长征记》。因《红军长征记》中,这110多篇仅是对长征中某个事件或某个战役的回忆文章,是对长征过程中某个过程的回顾,而陆定一所撰写的《长征大事记》,则是逐年、逐月、逐日地记录了中央红军长征中的整个过程。

这本《大事记》是长征过程中唯一留下来的、第一手资料的、描述长征全过程的一本珍贵手记史料,也是父亲对长征的巨大贡献。现原件收藏于中央档案馆。

1996年5月9日,父亲病故,享年90岁。当时正值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在对父亲的追悼、告别活动中,当谈到父亲在长征中的经历时,杨尚昆同志和一些前来慰问的老前辈对我说:“定一同志在长征中,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史料。在对长征的研究中,缺少不了定一同志留下的(这些)遗产。纪念长征,就是要纪念这些先烈和他们的革命精神。”

(全文完)

  

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六年(注)

话题:



0

推荐

陆德

陆德

41篇文章 10年前更新

1942年6月生于延安,陆定一同志的长子。就读于哈军工和清华大学,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电子技术专业。1967年至1973年,受“四人帮”迫害,被关押6年。曾任国家开发银行信息中心主任(局长)、金融机关党委委员。2002年6月,被国务院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6年2月,被授予“亚洲院士”。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