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父亲是党的“七大”中央委员中唯一的一名大学毕业生,是个知识分子,他一生中提出了不少政策和建议,这都与他的渊博学识是分不开的。他精通古典文学和中国历史,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丰富的知识。他熟悉四国外语,特别对俄语和英语尤为精通。这不仅表现在工作上,在日常生活中也时有显现。1982年,父亲与工作人员到襄樊,看到“诸葛亮庙”中墙壁上的石刻《出师表》,他看完后指出其中某处错了一个字,某处又丢了一个字。当地管理人员感到十分惊讶,不相信,最后一查书,果然是刻错了。据党史文献记载,1986年,80岁的父亲一次与邓小平同志在一起,大事谈完后,两人开始聊天,父亲对邓小平同志说:《古文观止》我还能背诵,小平不信,叫人拿来《古文观止》,从书中任选了一篇请他背,父亲果然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小平同志惊讶地说:《古文观止》到你这里就 “观止”了。

我自己也记得,60年代要给弟弟陆健健买辆自行车,父母两个打赌看谁出钱,结果妈妈挑出的一篇古文,被父亲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结果妈妈输了。毛主席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重要谈话,就是由父亲直接口语翻译的。记得60年代斯特朗女士去中南海拜会陆定一,组织上专门选派了一女翻译陪她来,父亲发现此翻译不能准确表达他的意思,就叫翻译到一旁喝茶,父亲与斯特朗一直用英语进行直接交流。80年代,父亲到洛阳玻璃厂,看到大块的平板玻璃在流水线上被大量破损,十分可惜,回京后他向该厂写去一信,提出“合理化建议”,经过他的演算,他建议在流水线上要缩小滚轴的间距,这样玻璃板在冷却变形时被相对抬高,就不会在传送中因撞击滚轴而破碎了。

父亲的学识渊博,不仅来自他的功底深厚,也来自他的谦虚好学和不断进取。60年代初,我国发展“两弹”(原子弹、氢弹),父亲不懂原子物理,就拜专家为老师,还专门请何祚庥同志来给他讲课,一周一次,一直坚持到“文化大革命”前才被迫中止。何祚庥院士赞叹地说:“这么大的领导干部,还如此学习,没见过”。

我的父亲陆定一(8)

话题:



0

推荐

陆德

陆德

41篇文章 10年前更新

1942年6月生于延安,陆定一同志的长子。就读于哈军工和清华大学,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电子技术专业。1967年至1973年,受“四人帮”迫害,被关押6年。曾任国家开发银行信息中心主任(局长)、金融机关党委委员。2002年6月,被国务院授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6年2月,被授予“亚洲院士”。

文章